各部门、单位:
根据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及属地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学院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安排,现就开学返校期间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返校时间和批次
全体学生2月19日至2月20日分批返校开学报到,2月21日正式上课。
第一批:2月19日,2019级、2020级本科生;
第二批:2月20日,继续教育学院学生,2017级、2018级、2021级本科生;
教职员工2月19日正式上班。
不符合返校健康条件的师生员工,请主动联系所在部门(单位)申请暂缓返校,返校时间另行通知。
二、返校健康条件
所有师生员工来校报到时,必须持有健康绿码、防疫行程卡,学生还需持有返校码,并满足以下健康条件:
1.返校前14天健康监测正常,无发热(体温高于37.3度)、胸闷、干咳、腹泻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的,须经当地医院就诊确认排除新冠肺炎,凭近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或医院诊断证明报到;
2.返校前14天有钉钉平台健康信息打卡记录和健康情况申报承诺书;
3.返校前1个月未接触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
4.返校前35天内无国(境)外旅居史或未接触过国(境)外人员;入境师生员工在严格落实境外返浙人员“14+7+7+7”健康管理后,凭近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申请进校;
5.返校前14天无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或直辖市所在街道(乡镇)旅居史;
6.返校前14天有省外旅居史凭近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申请进校,进校后要加强健康监测。
7.非绍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提示的正处于“14+7”和“2+14”健康管理人员。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开学返校前
1.做好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卫生防疫与安全教育。通过校园宣传栏、电子屏、海报、标语等方式,积极营造开学报到氛围。要准确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开展舆论引导,做好舆情收集研判、应对处置和上报工作。
2.精准摸排师生健康信息。各部门(单位)要精准排摸每一名返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假期旅居史,确保信息准确、动态明了。要加强中高风险地区、疫情管控地区以及正处于健康管理期间师生员工的“一人一档”管理台账,做好跟踪联系和动态监测,确保不漏一人。
3.做好返校途中健康防护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在返校前开展疫情防控、交通安全及人身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员工掌握旅途防护措施,避免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不必要的中途停靠、旅行和走亲访友。要准备好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妥善保存来校前的旅行和来校途中票据信息。因事、因病不能按时到校,须及时向所在部门(单位)办理请假手续。
4.做好返绍的其它工作。按照属地要求,有省外旅居史的师生员工第一时间完成“绍兴防疫申报平台”线上申报。及时关注绍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工作提示,并按提示要求做好相关的个人疫情工作。
5.加强防疫物资准备和条件保障。根据返校工作需求,各部门(单位)要做好办公室、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寝室、食堂、校车和其他校内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治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后勤服务中心要准备数量足够、品种齐全的消杀类和防护类物品,严格按规定加强饮用水、食堂卫生管理和餐饮工作人员健康监测。优化校内居家观察点和临时隔离点设置,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开学返校时
1.发布春季学期开学系列公告。通过官方微信等途径及时准确发布开学报到相关事宜,明确师生员工到校批次安排、注意事项等。
2.做好开学报到管理。符合返校健康条件的学生填写《健康情况申报承诺书》,学院结合健康码、行程码、连续14天钉钉健康打卡(健康状况、所在区域、行动轨迹)信息审核学生申请,部分学生还需要核验近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连续打卡学生可在24小时内领取“返校码”进校。学生来校报到实行戴口罩、测温、亮码通行制度。开学报到期间,原则上接送学生的社会车辆和家长等校外人员不得进入校园。
(三)开学返校后
1.执行校园封闭管理。校外人员非必要不进校,确需进校的要严格审批制度,执行进校资格审核、测温、亮码和戴口罩制度。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校外人员限制进校,近14天内有省外旅居史或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旅居史(跨市出行)的人员进校,需持近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2.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继续坚持钉钉平台健康信息打卡,各部门(单位)做好备案备查工作。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发生确诊、疑似、核酸检测阳性、密接、次密接、隔离、健康码异常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向所在学院、部门(单位)报告。各部门(单位)要落实好身体不适和因病缺勤报告制度,做好身体异常师生员工的信息校对核准、应急处置和后续跟踪工作,确保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
3.做好重点场所管理。学生公寓禁止外来人员入内,后勤服务中心要做好学生公寓清洁和消杀工作;各学院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公寓卫生;提倡学生不在寝室聚餐、公寓楼内不串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谁主办谁负责”原则,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50人以上会议活动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全面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教职工班车运行管理,严格落实亮码、戴口罩要求,不遵守规定的教职工不得乘车。严格校内居家观察点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和舆情管控。继续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食品安全等教育,引导和培养师生员工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倡导分餐制、“公筷公勺”“光盘行动”等卫生文明习惯。引导师生员工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户外运动,合理平衡膳食,提高免疫力,努力提升健康素质。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新学期疫情防控的心理防护,加大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力度,做好医校联动和家校联动。及时关注疫情、舆情、校情,加强师生员工舆情研判和应对,规范疫情信息报送发布机制。
5.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对图书馆、会议室、体育场馆、教室、休息室、楼道、卫生间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时通风、清洁和消毒,对车辆、公共设施、体育设施、垃圾桶、果壳箱等实行严格消毒,确保消杀包干区责任到人。加强食堂加工操作及就餐场所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流通,餐饮具严格清洗消毒。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6.加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卫生防疫与安全教育。根据2022年春季学期教学任务,健全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统筹做好未返校学生的教学安排;稳妥做好补考、退补选、转专业等工作,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和学位论文工作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如期毕业。
本通知由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如与上级部门、属地疾控部门相关要求冲突,以上级部门、属地疾控部门要求为准。如后期疫情发展严重影响师生返校,学院将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