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ENGLISH
之江新闻
之江要闻
校园生活
服务地方
媒体之江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 之江新闻 >> 媒体之江 >> 正文

柯桥日报2019-4-20灵活用才 协同聚才 精心育才 ——区域性高校创新人才工作的思考

2018-09-07   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学作为教育的聚合体,其人才工作正效应体现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大学对地方文化氛围的形成、人才生态的涵养都有深远的影响;微观上有利于师资队伍的整合,人才的培养,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面向区域需求,以服务地方为使命的区域性高校,尤其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使其不仅成为高校实现自我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更要成为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利器”,为区域提供核心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撑以及文化支撑。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区域性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人才工作。

一、引育并重,打造一流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在高校新一轮的“抢人大战”中,区域性高校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引人”困难的局面。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的“眼高手低”,也存在与区域的应用型需求不匹配,科研能力“不落地”的状况。因此,高校人才工作应该突出“引进”和“培养”两个重点,坚持引育齐头并进、双轮驱动,打造人才高地。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与一批海内外高水平学者建立联系或者合作关系,为己所用。同时加大校内师资培养的精准度与支持度,遴选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教师予以重点培养。之江学院近年来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素质提升与结构优化并重的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利用柯桥地方和学院的人才政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对高端人才集聚、培养力度,积极选聘海内外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迁建柯桥以来,学院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34名,柔性聘用(目标聘任)高层次人才34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3名,“浙江省千人计划”6名、“绍兴市海外英才计划”17名,行业企业专家8名。新引进的教师中2人列入浙江省151第二层次培养,2人入选绍兴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二、搭建平台,以协同理念集聚高层次人才。区域性高校一方面由于教师团队建设起步晚,教师在科研上单打独斗比较多,局限了区域性高校在科研中拿大项目、出大成果、获大奖项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地方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深入,各类国家级、省级等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却苦于没有好的落户平台。2017年之江学院与柯桥区政府共同投资浙江工业大学柯桥创新研究院、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之江园,搭建起融合浙江工业大学师资、柯桥区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和之江学院师资于一体的开放式人才集聚新高地,引进国千、省千人才及绍兴市海外英才计划人才19名,国内外技术转移中心3家,入驻孵化企业21家,引进研究机构11家,成为集聚整合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协同特色平台。基于高层次人才对高校平台的向往,在高校能实现“既当教授,又当老板”的愿望,共同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工作,形成校内校外人才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达成了双赢。

三、面向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域性高校的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资源,可以说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区域性高校发展的职责所在,也是创新区域人才发展的根本之举。为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区域性高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区域需求调整专业布局,二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自迁建柯桥以来,之江学院先后新设了酒店管理、高分子材料、服装与服饰设计、大数据等新专业,增设了关于互联网、机器人、面料花样设计等方向,也调整了部分传统专业,以契合柯桥龙头产业的发展所需。与此同时学院与东方山水集团、精工集团、柯桥区水务集团等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区域性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好灵活用才、协同聚才、精心育才,区域发展的“智力引擎”将会更强劲。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上一条:[2018-09-05]绍兴日报2018-9-5:浙工大之江学院“向阳花开”暑期社会实践获市委书记批示肯定 为“乡村振兴”添一抹青春亮色
下一条:[2018-09-04]大山里陪伴孩子的10天 13名学生“向往的生活”



返回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