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我院人文学院张心怡、黄冬梅、张佳男、王秋云、唐亚玲等同学的作品《远逝的乡音——浙江民谣的搜集和研究》(指导教师:庞飞)获二等奖。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新敏赶赴比赛现场,看望慰问了我院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共吸引了来自全省的63所高校的1009件作品参赛,最终37所高校的225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涉及自然科学、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三大类别,机械控制、能源化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经济、法律、哲学、社会、教育、管理、数理等11个专业方向。
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把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依托学院完善的学科体系,不断优化以“挑战杯”竞赛为统揽、以“之江杯”竞赛为龙头的学术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科研文体活动奖励实施办法》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氛围。自2014年9月正式启动学院“挑战杯”竞赛以来,先后开展了院内选拔、培育、预答辩等工作,就答辩PPT、论文KT版、文本制作、答辩技巧、答辩礼仪等方面进行了10余次专项培训,为项目组参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获奖项目简介:
该作品的选题立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与保护。从2013年4月开始,团队成员走访了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和丽水五个地区为代表的10余个县市区,走到普通老百姓当中去用方言哼唱民谣,对浙江民谣在当代传承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得到了权威专家朱秋枫先生和王志成先生的高度评价。此外,团队成员将已经绝版的浙江各地级市的《浙江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中国歌谣集成·浙江卷》、《中国歌谣资料》和《民谣集》等40余本书籍进行搜录整理,把民间歌谣作了分类采录,就浙江民谣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并获得了相关文化组织部门的认可和推荐。该项目曾获第二十五届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4年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资助,团队成员撰写的《舟山渔歌中的真善美探析》被《名作欣赏》杂志录用,《远逝的乡音,永存的民谣——浙江民谣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被《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刊》录用。

黄新敏与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