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之江大讲堂第十六讲在绍兴校园举行。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郑雅萍主持,全院师生共计350余人到场聆听。
梅新林以“红楼之问”为引子,依照“谁创作”、“为何创作”、“如何创作”、“表达了什么”、“我们读到了什么”渐次展开,引出了作者与《红楼梦》之间的故事和情感寄托关系。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春、夏、秋、冬四条主线,将整部《红楼梦》分章节娓娓道来。梅新林深入分析了《红楼梦》对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继承和创新,将《红楼梦》“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家”、“佛家”、“道家”三重哲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总结出其蕴含的三大悲剧主题,即家族悲剧、人生悲剧和生命悲剧,并以独特的视角解构了其蕴含的精神境界、哲学思想和宇宙情怀。他指出,《红楼梦》是一个惊叹号、问号、省略号,使人们永远记得它的神奇和谜幻,让人们欲罢不能、欲解不透,同时又不断指引着人们向红楼世界的永恒之境迈进。最后,梅新林还对《红楼梦》的影视代表作品进行了逐一点评,他通过援引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深刻剖析了《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优劣性,提出了改编《红楼梦》需要注意的四大问题。
整场讲座,梅新林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谈吐,旁征博引,谈笑古今,字里行间透露出红学的风采和魅力,赢得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使师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人生哲理。
主讲人简介:
梅新林,男,浙江省温岭市人,1958年10月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编委,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红学、文学地理、学术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学术编年》(与俞樟华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等学术著作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梅新林为全院师生作红学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